

研討會現場



12月22日,由武昌理工學院、國際工程技術協會聯合主辦,武昌理工學院商學院承辦,廣信科教集團、武昌理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武昌理工學院科研處、武漢厚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3年首屆數字經濟與商業智能國際研討會”在武昌理工學院圖書館六樓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200余位領導嘉賓、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學生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會。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宣傳中心)國際合作處負責人高燕飛女士,國際工程技術協會代表岳曉光教授,武昌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汪繼平,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林娟,副校長崔海容、楊灼芳、別業舫、劉銘華以及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人事處、科研處等學院和職能處室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論壇由商學院副院長張毅教授、戰湛博士主持。
武昌理工學院副校長崔海容教授代表學校致開幕辭,他認為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是我國的強國之道。本次國際會議研討“數字經濟與商業智能”深度融合,意義重大。他重點介紹了武昌理工學院及商學院的發展情況。他指出“國際化發展戰略”是學校發展的四大戰略之一,學校高度重視。2018年,武昌理工學院加入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AACSB),是省內繼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之后第四家會員單位。

武昌理工學院副校長崔海容教授致開幕詞
商學院是武昌理工學院最早設立的學院之一,擁有工商管理楚天學者設崗學科,工商管理、電子商務和國際經濟與貿易三個省級一流專業,網絡營銷、跨境電商實務等五門省級一流課程,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等多個省級學科專業平臺。崔校長表示,由武昌理工學院商學院承辦的本次國際研討會,圍繞“數字經濟與商業智能”這一主題,共同探索數字經濟與商業智能協同發展之道,一定能實現預期目標,結出累累碩果。
國際工程技術協會(IETI)會士、巴基斯坦工程院院士岳曉光教授代表協會主席、英國牛津大學詹姆斯院士向大會致辭,他表示,武昌理工學院在全國同類高校中實力領先,且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商業智能等方面具有較為深厚的學科建設基礎,這也是IETI首次與民辦高校合作組織國際學術活動。IETI選派了來自英國、羅馬尼亞、澳大利亞等單位知名教授、博士生導師參加活動并發言。

國際工程技術協會代表岳曉光教授致辭
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宣傳中心)國際合作處負責人、高級經濟師高燕飛女士在致辭中指出,隨著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進,發展數字經濟是構建我國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如何促進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數字經濟與商業實體緊密結合,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武昌理工學院近日來接連榮獲“2023年度綜合實力高水平民辦高校”第一名等稱號,學校主辦本次國際研討會,匯聚國內外、業內外專家學者,一定能取得積極的社會效益。

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國際合作處負責人高燕飛女士致辭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王應明教授,臺灣逢甲大學張倉耀教授,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大學陳狄琨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翔教授,黎巴嫩、巴基斯坦等國教授分別發來祝賀。他們認為在“十四五”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會議主題富有前瞻性。本次會議不僅是數字經濟與商業智能領域的學術盛事,而且對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會議定能實現“創新引領,融合發展,應用牽引,數據賦能”的目標,能為商業智能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且能推動數字經濟的創新與發展。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國際工程技術協會發起人M. James C. Crabbe作了題為“Modelling climate change can help businessintelligence and the digital economy”的主旨發言。

英國牛津大學M. James C. Crabbe教授發言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俄羅斯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科技部網絡空間安全2030計劃專家組成員、武漢大學胡瑞敏教授分享了“基于隱私計算的可信數據要素市場共享平臺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主題。他指出隱私計算成為數據要素可信流通的關鍵技術,可信數據要素共享平臺建設的關鍵目標是場景化應用、平臺建設、規模化與技術突破以及可信隱私計算技術底座。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22年全球前1%高被引科學家蘇志偉教授探討了人工智能在可再生能源應用中的作用,并建議有關部門應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應用和推廣。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李毅教授從數字時代新視角分析了制度多元化與跨國企業成效。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鐘一帆教授探討了“人力資源管理中人工智能應用問題”,并認為ChatGPT的使用可以減少對老年員工的歧視。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邵雪峰教授分析了“來源國和目的地國對人工智能公司多元化與績效關系的影響”。國際經濟管理研究學會副主席、羅馬尼亞科學院Otilia Manta教授針對“金融創新金融科技與創業金融”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索。青島大學李欣教授、Adnan Safi教授分別分享了“基于NLP和TVP-VAR模型的企業數字化與金融系統風險的動態關系”和“數字化轉型、制度質量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聯系”兩個主題。湖北經濟學院李方智教授就“數字經濟時代我國交通建設、能源消耗、碳排放、經濟波動與二氧化碳相關性”進行了探討。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徐迎迎教授基于中國的實證依據,剖析了碳成本向碳密集行業傳導的問題。武昌理工學院戰湛博士探析了人工智能對商科教育的影響。香港理工大學張祎博士、武昌理工學院賀霄娟教授和阮哈曼博士也分別作了主題發言。


閉幕式上,武昌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林娟教授作總結點評,她指出,此次國際會議圍繞主題“數字經濟與商業智能”,針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與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大數據與商業智能融合、大數據與低碳經濟發展等多個議題展開研討,交流信息,分析形勢,分享經驗,提出了新思路和舉措,為探索數字經濟與商業智能協同發展之道提供了有力借鑒。她肯定了本次國際會議豐碩的成果及國際影響力,期望武昌理工學院在施行應用型高水平辦學上,加強學科建設,增強國際合作,產出更豐碩的成果。
商學院沈易娟院長認為,本次國際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促進了數字經濟與商業智能融合發展的前沿探討,推動了武昌理工學院與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合作與互訪,為學校科研發展、國際合作創造了重要的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