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武昌理工學院“大學素質教育體系研究”成果鑒定會舉行。與會專家聽取了成果匯報,查閱了成果材料,質詢了成果內容,一致認為:該成果具有科學性、獨創性和可推廣性,對我國高校開展素質教育具有借鑒價值和啟示意義,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鑒定委員會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瞿振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顧問、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現任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周滿生,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理工大學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級示范中心)主任龐海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顧問、東南大學高教所原所長陳怡,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應佳,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副校長吳平,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學科評議組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中國教育家研究中心主任程斯輝,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現代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原院長康翠萍等9位專家組成。瞿振元任鑒定委員會主任,并主持成果鑒定會。
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黨委書記汪繼平、校長助理楊灼芳、學校顧問王元璋,民辦大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素質教育研究院等部門和單位領導,以及項目組成員參加鑒定會。會上,成果負責人趙作斌教授作成果匯報。經質詢和討論,鑒定委員會形成如下鑒定意見:該成果系統揭示了素質的內涵、外延、屬性、基礎、來源、形成發展方式和規律,構建了素質理論體系;全面揭示了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基本內容、基本觀念、價值定位,建構了素質教育理論體系;揭示了大學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基本模式、基本路徑,創建了大學素質教育理論體系,為創建大學素質教育的實踐模式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該成果反映出十多年來探索并實施大學素質教育“1+3”模式即1個基本模式和3個子模式的全部過程。該模式從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和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從大學德育、課堂教學和大學生素質評價等三個最重要的方面回答了大學素質教育“如何培養人”的問題,構建了行之有效的大學素質教育模式。該成果創建了“全員德育責任制”“素質導師制”“積分制”“素質分制”等大學素質教育體制機制,構建了健全大學素質教育保障體系,切實保障了大學素質教育真正落實。
與以往不同的是,在特殊時期,本場鑒定會采用了現場鑒定+云鑒定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鑒定方式。既實現了研究成果鑒定,又兼顧了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