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呀,我們一起去運動場跑步吧!”每當夜幕降臨時,在暖黃色燈光的照耀下,位于全國最大城中湖——湯遜湖畔的武昌理工學院運動場上便會出現如下壯觀的一幕,眾多學生晚飯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忙著回寢室休息,而是成群結隊前往操場約跑,濃厚的體育氛圍在全校蔓延,學生戲稱“學校天天在開運動會”。據不完全統計,我校每天早晚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超過8000人次,整個武昌理工學院校園內掀起了一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熱潮。
為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十多年來,學校不斷積極探索,深入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如今,我校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日益增強,校園體育運動氛圍十分濃厚,學生身體素質愈加良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已成為我校學生的一種文化自覺和生活方式。
創新思路 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這23個字把青少年身體健康和學校體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足見黨和國家對青少年體育的關心,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懷。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體育強國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要求大力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發展,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培養堪當重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成功素質教育”辦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把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視,積極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成績評定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改革。
2006年,校長趙作斌教授提出要讓每名學生都必須學會2項終生管用的體育技能。學校徹底改革體育教學方式,形成了以體育選項課為載體,由必修項目和選修項目構成,打破原有班級建制,根據學生興趣重新組合上課。在大一年級開設太極拳、健美操等必修課,大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體育選修項目。這些年我校已開設散打、跆拳道、體育舞蹈、健美操、籃球、排球、足球、網球、輪滑、橋牌等20多種體育選項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
“學校的體育課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讓傳統的體育課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把鍛煉身體與我們自身愛好緊密結合起來”。城市建設學院學生魏昊遠表示。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2007年,學校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體育課部與學工處、校團委等協同推進體育改革,從此,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掀起了新高潮。
“武昌理工學院充分發揮民辦高校體制機制優勢,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全面整合,深化改革,積極貫徹落實《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形成了以課內體育教學為基礎、以課外體育鍛煉為重點、以體育競賽為突破口、以體育社團活動為補充、以體質測試為抓手的體育工作格局”,校黨委副書記王海濤副教授指出,“學校已經形成了體育大格局”。
現在,我校體育工作各負其責,協同推進。以體育課部為主體,負責日常體育教學、體質測試等工作;體育老師組織體育運動隊訓練、比賽等;校團委領導組織體育賽事,指導體育社團活動,開展陽光體育系列活動和“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等;各學院學工隊伍把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特別是早晚鍛煉作為重點,以各學院、各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素質導師和學生干部參與管理和監督。鼓勵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籃球賽、啦啦操比賽、太極拳比賽、“校園吉尼斯”比賽、運動會等相關體育活動在我校廣泛開展,受到學生熱捧。
“體育活動激發了我們的運動熱情!”投資學2016級學生容歡龍在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校園吉尼斯活動中說到,“非常高興學校舉行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有一個展現自己、鍛煉自我的機會。”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的作用不只是強身健體,更是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有效途徑,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學校對體育教學要求不斷提高。2015年3月,學校出臺規定:體質測試成績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不得參加評優評先,不合格者將影響畢業。2017年,學校在現有體育課教學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對體育課成績構成做出調整,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為6:4,強化學生過程考核,將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納入體育課成績構成,并規定男女生每月最低運動量。學校還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引進“Keep”、“步道樂跑”等運動軟件,智能打卡記載學生平時課外體育鍛煉情況,督促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還規定作弊者一經發現,將取消體育課成績,并給予處分。
該項措施的推出引起了“新華社”、“人民網”等媒體廣泛報道,其他高校紛紛效仿。我校體育課部王德平主任介紹:“現今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日漸下降,推行體育改革旨在強化學生課外鍛煉,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雖然前期可能存在被動參加鍛煉,但是我們相信學生能在被動鍛煉中逐漸形成習慣,轉化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
多措并舉 激發學生運動熱情
“咖喱咖喱,輕輕一加,咖喱咖喱辣,咖喱咖喱,香蕉木瓜,榴蓮臭臭配香茶。” 早上6點50分,歡快的音樂從學校運動場傳來,我校近千名學生正在齊跳咖喱咖喱舞,進行早鍛煉,吸引同學們廣泛參與。為提高學生鍛煉積極性,該校早鍛煉一改中規中矩風格,換上流行舞蹈,激發同學們積極性,進而快樂鍛煉。
我校文法與外語學院黨總支常務副書記高松表示:“這樣的早鍛煉既幫助學生養成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增強個人體質,也體現了同學們的青春朝氣,為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起到了很好的引導和督促作用。”“這樣的早操給我來一打!”特色早操受到同學們的熱捧。會計1705班鄒仕香同學表示,“我之前特別迷咖喱咖喱這首歌,本來六點多鐘來早鍛煉,都還沒睡醒,心里是抗拒的,可是聽到這個魔性洗腦的音樂,精神頓時就來了,而且舞也挺好看的,我和同學都覺得這種早鍛煉的形式很新穎,愿意跟著去學去做。”如此別具特色的體育鍛煉風格受到同學們的歡迎,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橋牌作為我校的精品課程,它與圍棋、國際象棋共同被譽為當今世界三大智力體育活動。我校橋牌運動隊隊長李鋒表示:“橋牌打的是心態,不僅可以充實同學們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鍛煉同學們的思維,促進同學們思維方式的轉變。”
據了解,我校是非體育院校中第一個將橋牌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堂中的普通本科高校。近年來,我校橋牌代表隊成為各類橋牌賽事的一支勁旅,在國家級、省級、省高校等橋牌賽事中,屢屢斬獲佳績。從2007年至今,攬獲近百項榮譽。
學校還連續九年舉辦了教職工冬季環校長跑比賽,吸引了眾多教師積極參與,濃厚的運動氛圍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我校2014級學生龔慧說道:“近年來,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各類體育賽事也越來越多,使自己不再‘宅’了。很愿意去參加體育鍛煉。”學校各類學生體育社團也蓬勃發展,組建了“棒球社”、“排球社”等社團30余個。在2018年華中區學生跆拳道比賽中,我校風魄跆拳道協會雷詩詩同學連續上場打了十一場比賽,為學校奪得3枚金牌。
成效明顯 學生體質不斷增強
武昌理工學院在十余年體育教學改革之路中,摸著石頭過河,不斷艱辛探索,目標就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體育工作會議紀要》顯示,推出“組合拳”,整體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提升體育工作成效,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這是我校體育教學改革不變的初心。
成績是衡量改革發展成效的重要體現。武昌理工學院第十四屆運動會落幕,與往屆運動會不同的是,這屆運動會打破紀錄的項目翻了幾番。體育課部王德平主任高興地說:“此次運動會有13人次破紀錄,也創下了校運會破紀錄數量的紀錄!”對于這屆運動會取得如此好成績的原因,他分析說,這與學校的體育改革密不可分。
“今年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又有了較大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逐年提高”,我校負責學生體質測試的江監副教授表示,2017年我校學生參與體質健康狀況測試共12978人,合格率為91.07%,近幾年體質測試合格率都呈增長態勢,學生身體素質愈加良好。學生在湖北省大學生運動會上不斷獲獎。據悉,我校學生近三年獲得500多個獎項。其中,男子籃球隊獲2015年湖北省大學生籃球聯賽暨全國CUBA湖北賽區選拔賽第一名,女子籃球隊2015年代表湖北省參加全國3V3比賽打進前八;游泳隊在2014—2016三年湖北省大學生游泳錦標賽中獲26項冠軍、19項亞軍;田徑隊在2016年湖北省大學生運動會上獲27個獎項,男子鉛球項目在第十屆大運會中獲第一名、第十一屆大運會第二名;武術隊在2014—2016年獲得多項第一名;風魄跆拳道協會在2018華中區學生跆拳道比賽共獲14金、6銀、23銅的好成績;在共青團中央組織的線上keep軟件運動比賽中,我校總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三名。
2016年6月,教育部體育教育教學調研組專家一行三人對學校落實《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情況進行調研,我校作為湖北省民辦高校唯一代表受檢,全國教指委公體組副組長、北京大學教授郝光安代表調研組對學校體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學校發揮了民辦高校體制機制優勢,實行“大體育”、“大教學”、“大管理”的綜合、系統定位思想,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工作的教學屬性和教育教學管理的“雙重性”,強化了各職能部門對體育教育的直接服務與支持力度,體育教育教學管理效率顯著提高,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提升了學生身體素質,經驗值得借鑒。
校黨委副書記王海濤副教授表示:“保證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是強國強教、利國利民的大事,學校將深化改革,全面探索,強化‘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踐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養成課外體育鍛煉習慣,切實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推進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王海濤: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培養全面發展人才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把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作為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基礎工程,把加強學校體育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大力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發展,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
武昌理工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成功素質教育,在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上都對體育工作高度重視。校長趙作斌教授在《重新認識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概念》(《中國高等教育》2018年第3-4期)一文中指出,人的素質包括觀念素質、品德素質、能力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五個方面,這五類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在人的整個素質體系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其中能力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起著基礎和支撐作用,五類素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主體人的綜合素質或基本素質。趙校長把身體素質作為人的五大素質體系之一,足以表明他對體育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從全國來看,這些年來,“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學生體質和運動能力是全面發展的關鍵短板,主要制約因素是學生課外鍛煉的內在動力不足,學校體育的外在激勵不強,學生體育科學知識欠缺,學校體育辦學條件落后”。武昌理工學院高度重視,積極探索,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著力薄弱環節和關鍵短板,取得了良好成效。截止目前,我校體育改革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6年—2011年),為落實趙校長提出的要讓每名學生必須學會兩項體育技能,學校打破原有班級建制,以培養學生興趣、養成鍛煉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為主線,全面推行體育選項課制度,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在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開展運動項目教學,提高學生專項運動能力。大力推動足球、籃球等集體項目,積極推進田徑、體操等基礎項目,廣泛開展乒乓球、羽毛球、武術等優勢項目。明確要求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成良好鍛煉習慣。我們要求大一男生學會太極拳、女生學會健美操,大二根據興趣愛好選擇1-2個體育項目,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效果非常好。2012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創新體育活動內容、方式和載體,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著力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運動興趣和技能特長”,“每個學生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學校的改革思路與此不謀而合,這是對我校教學改革的最大鼓勵。
第二階段(2011年—2016年),學校充分發揮民辦高校體制機制優勢,體育課部、學工處、校團委等單位協同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形成了以課內體育教學為基礎、以課外體育鍛煉為重點、以體育競賽為突破口、以體育社團活動為補充、以體質測試為抓手的體育教學改革思路。還規定了體質測試成績未達到要求的學生,不得參與評優評先,不合格者將影響畢業。學工處、校團委、體育課部老師、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領導、分團委書記、素質導師、各級學生干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推進,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體育工作蓬勃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第三階段(2016年至今),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要求,學校對體育課成績構成做出調整,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構成比例為6:4,將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納入體育課成績。并規定選擇不同體育項目的男女生每月不同的運動次數,每次運動量最低公里數男生為5公里、女生4公里,保證學生每月最低運動量。每次運動量記一次課后作業,到月末學生將整月的運動量統計表截圖上傳藍墨云平臺,任課教師根據學生運動情況予以評分。學校還運用“Keep”、“步道樂跑”等運動軟件詳細記載學生平時課外體育鍛煉情況,督促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還規定作弊者一經發現,將取消體育課成績,并給予處分。這次改革全面落實了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要求,促進了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形成。
三個階段的持續改革創新,極大提高了學生運動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身體素質。據不完全統計,我校每天早晚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超過8000人次,每天晚上運動場人頭攢動,被認為“天天開運動會”。
學工處、校團委還不斷加強體育活動的組織,每年年初安排全年的校內體育賽事,照顧到男女學生,活動分布到每個月;每年組織“校園吉尼斯”體育比賽、體育文化節、大型運動會,每次運動會開幕式上1000多人的大型團體操讓人震撼,學校第十四屆運動會13人次破紀錄,刷新了學校建校以來的最高記錄;體育課部組建體育運動隊11支,校院兩級團委組建了體育類學生社團近20個,每天社團成員訓練成為校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校多次承辦省級橋牌比賽,為學校贏得了聲譽。近三年學生獲得湖北省大運會等校外獎項共計500余項,獲得各類冠軍70余項,學生“三走運動”取得新成效,在共青團中央組織的線上keep軟件運動比賽中,我校總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三名,學校被評為優秀組織獎。近幾年學生體質測試合格率、優秀率呈增長態勢,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學生身體素質越來越好。
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展望未來,我們將遵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標看齊,不斷采取措施,持續深化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按照中央領導要求,聚焦學生身心健康這個“基本點”,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認知觀念,讓學生帶著所喜歡的運動項目和受益終身的鍛煉習慣健康成長、走向社會、走好一生。
(作者系武昌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