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5日,由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2017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年會暨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教授受邀出席,并作主題為“大學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創新”交流發言,成為全國民辦高校唯一、湖北省高校唯一發言代表。
本次高等教育國際論壇主題為“高校·學科·育人:高等教育現代化”,論壇的舉辦,對于推動交流、繁榮學術、創新理念、引領研究、指導實踐、服務改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杜玉波,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以及來自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巴基斯坦等國家高校或教育部門負責人,國內知名高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校長或教育理論家等1000余人參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在開幕式上致辭,他結合論壇主題中的“高校、學科、育人”三個關鍵詞,談了三個理念與代表們共享:一是繼續強化高校辦學要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同向同行;二是繼續強化學科專業發展要貼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三是繼續強化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他指出,繼續強化高校辦學要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同向同行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一個國家的大學辦得好不好,看這個大學如何解決“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作了題為“建設一流本科、做強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的報告。“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研究”課題組常務副組長陳浩作了題為“促進高等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良性互動”的研究報告。南京大學校長陳駿作了題為“做好立德樹人大文章”的報告。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作了題為“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報告。中山大學校長羅俊作了題為“關于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思考”的報告。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副校長馬丁·卡羅爾作了題為“深度參與大學生的學習世界”的報告。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作了題為“地方大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的報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作了題為“立德樹人:中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時代使命”的報告。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松作了題為“高校學科專業建設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報告。
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教授作為全國民辦高校和湖北高校的唯一代表發言,他介紹了該校在全國高校中首創的“成功素質教育”這一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贏得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贊賞和一致好評。他從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體系、實踐模式、辦學成效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解讀,他指出,成功素質教育致力于培養“專業素質扎實、通適素質過硬、創新素質突出”的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實現學業成功與就業成功,并為今后的創業成功與事業成功奠定素質基礎。成功素質教育主要包括一個基本模式,即“三維人才培養模式”(從專業素質、通適素質、創新素質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立體培養);四個子模式,即“全息”德育模式,“開發·內化”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培育模式、素質學分制評價模式。簡稱“1+4”模式。
據了解,該校成功素質教育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榮獲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是全國同類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大學。2010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被列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承擔“創新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試點項目,是全國同類高校中唯一獨立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綜合性試點任務的高校。2015年,榮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在教育學類是全國同類院校中唯一獲此大獎的高校。(特約通訊員 王偉 記者 魯信 審核 宋志輝)